阙巩、巩字、巩伯、巩国与巩姓
《路史•国名记》记载:阙巩,周世侯伯之国。大约三千年前的周初,阙巩国原址重新被分封为姬姓巩国,是先周时期周室卿采邑国,西周诸侯国之一。有历史记载的巩国国君叫巩伯,所以巩国又称“巩伯国”。巩国位于黄河与洛河交汇之地,因此又被称为“河洛之交”,是河洛文化的发源地。
一、阙巩之甲
《民国巩县志》卷二:巩之为巩,始于西周巩伯国。西周时期的巩伯国,因盛产铠甲而闻名天下,之前曾叫“阙巩国”。铠甲是古代军事上重要的防身武器,率先拥有先进铠甲制造技术的巩伯国,自然成为当时诸侯中的军备强国,一直为周王朝所倚重。
《左传•昭公十五年》记载:阙巩之甲,武所以克商也。唐杜预注:阙巩国所出铠。汉代陈琳在 《武军赋》中也有记载:铠则,东胡、阙巩,百炼精刚。这说明周武王之所以能灭掉商朝,是因为特别依仗“阙巩之甲”。
二、巩字由来
《说文》记载:鞏,以韦束也。《易·革》记载:鞏,用黄牛之革。
鞏,是“巩”的繁体写法,下面是个“革”。“革”的金文字形就像一张剥下来的兽皮,就是皮革的意思。“巩”字从“革”,说明“巩”跟“皮革”有关。也就是说,阙巩之甲,“巩”的由来跟当地擅长制作皮革、盛产皮革制品密切相关。
由此,巩字就引申出“巩固、使坚固、防御、控制”等词义。《尔雅》:巩,固也。比如,我国历史上第一首国歌“巩金瓯”,就是“巩固国土”的意思。再比如,《诗•大雅•膽卬》有“藐藐昊天、无不克巩”的诗句,意思是“厚土皇天高莫测,控制生灵定乾坤。”
三、巩姓考略
清《百家姓考略》:巩,宫音,山阳郡,系出姬姓,周公族大夫巩伯之后。
民国《姬氏志》:(巩氏)系出姬姓,周公族大夫巩伯之后。
《世本·氏姓篇》:巩氏,周王族大夫食采于巩为氏,有巩简公。
《潜夫论》:巩姓,周之世家公卿。又晋大夫有巩朔,望出山阳。
《郡望百家姓》以及《姓氏略考》中记载:巩氏望出山阳。
四、巩国历史
古时的“巩”地,南依嵩山、北濒黄河,以“河山四塞、巩固不拔”而得名。约公元前1600年的商朝初期,因巩地在商都西亳附近,商汤(又名成汤、天乙,子姓,名履,高辛后,契十四代孙,主癸子,放桀而有天下,以水德王,定都西亳,商朝开国国君)命名此地为“阙巩”,这里盛产皮革铠甲。商末周初,此地被称作“阙巩国”。
阙巩国在周朝建立后被重新分封,仍是阙巩的原有领地,成为姬姓侯爵巩国。周公营建洛邑,就住在巩国。巩国是西周重要的支持力量,是周公经营东方的门户。直到东周时期,巩国作为王畿,都是保卫周朝的主要力量。这里西临洛阳,东扼成皋,地理位置极为显要。据说此地历来被称为“东都锁钥”,就是“打开洛阳大门的钥匙”的意思。这也说明当时巩国城池坚韧不拔,易守难攻。
巩国都城旧址位于在巩义市孝义镇一带,俗称“巩王城”。现存有一座红色阁楼,当地人称之为“红阁”、“巩王阁”,是河南省一级保护文物。阁上镶有石碣一方,其铭文记载,红阁仅是巩王庙的一座附属建筑。巩王庙是为了纪念巩伯国的册封国君、巩氏家族的得姓始祖巩伯公而建。
五、归于一统
末代巩国国君是巩简公,有详细的历史记载。春秋晚期,巩简公在周室担任卿士,与刘文公、甘平公、单穆公齐名,地位等同。在周悼王继位后,巩简公继续掌控大权,考虑到以往引发王室内乱皆由贵族干政而起,于是改革内政,启用新人,以削弱贵族宗亲势力。而这项举措引起贵族势力的不满,王子朝趁机作乱,巩简公等人先后被削,巩国被晋国所侵。
《左传•昭公二十二年》记载:…子朝奔京。丙寅,伐之,京人奔山。…辛未,巩简公败绩于京。《左传•昭公二十六年》记载:月辛酉,晋师克巩。《世本•氏姓篇》与《左传》记载,鲁昭公二十六年(即公元前516年)巩国被晋国兼并。因为巩国的位置属于“周王畿之地”,晋国得到之后,就把巩国送给了周王室。东周国以巩王城为首都立国,后来均为秦国统一。
先秦时期,巩地被划入三川郡。秦末巩国原址被置为巩县以后,名称一直沿袭使用,即现在的河南省巩义市,距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历史。

香火千年 ——民间祭祖文化中的家族传承密码 清明时节的细雨里,福建土楼中林氏族人齐聚祠堂,白发族长带领青壮子弟按古礼祭拜;冬至日的晨光中,山西大院里张家族人将新修家谱恭敬地供上神龛。 这些延续千年的仪式,正是中国民间祭祖文化最鲜活的注脚。祭祖绝非简单的仪式重复,而是一个家族传递血脉记忆、塑造集体人格的姓氏文化基因工程。 祠堂里的时空对话 浙江兰溪诸...
血脉里的江山 ——家谱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根系 翻开一本泛黄的家谱,指尖触碰到的不仅是纸页的纹理,更是跨越千年的生命密码。在那些密密麻麻的姓名背后,隐藏着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奥秘。家谱,这一看似朴素的家族档案,实则是中华文明最深层的精神根系,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。 中国家谱,不同于西方贵族谱系的炫耀性记录,而是普通百姓皆可参与的文化实践。一本家谱,...
联系我们
中国·山东
地址:济宁市任城区中德广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