巩氏族人聚散歌

序
巩氏者,自晋灭巩,简公罹难,已二千五百年矣;自山阳成湖,元明鏖战,吾族四散,已七百年矣。旧时保甲户籍,散后聚难,山隔水阻,交通不便。各地族人,家境稍安,建祠修谱,以念祖先。然记忆所限,资料有缺,文粗墨浅,偏差者、不全者、错讹者,皆有。今逢太平,交通四达,族人有识者,不辞辛劳,寻访序列,足迹遍山北江南。今族人联谊始西安,历滕州、东原、丹凤、桓台、临沂,斯年为简公罹难2530年,其三十年之说也?几几星火,清本固源,可望池州、丰沛、成都、甘谷之后效。为之歌。
旧家去二千,族散七百年。
奔波三万里,牵连五届缘。
今人崇自由,本根断源泉。
心无所顾忌,行少所羁绊。
放荡狂野肆,轻薄贼恨浅。
一人之不修,一家之不全;
一家之零碎,一族之四散;
一族无信仰,一国之难全;
一场“茉莉花”,幼子弃海边。
人若忘人本,人祸大于天;
不如禽兽者,心狂欲无边。
我虽如蝼蚁,其力轻似绵;
愿得吾祖佑,披肝沥苦胆。
重修心之庙,重树心之园;
族人心有归,先人墓方安。
回望家国史,初心东南悬。

香火千年 ——民间祭祖文化中的家族传承密码 清明时节的细雨里,福建土楼中林氏族人齐聚祠堂,白发族长带领青壮子弟按古礼祭拜;冬至日的晨光中,山西大院里张家族人将新修家谱恭敬地供上神龛。 这些延续千年的仪式,正是中国民间祭祖文化最鲜活的注脚。祭祖绝非简单的仪式重复,而是一个家族传递血脉记忆、塑造集体人格的姓氏文化基因工程。 祠堂里的时空对话 浙江兰溪诸...
血脉里的江山 ——家谱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根系 翻开一本泛黄的家谱,指尖触碰到的不仅是纸页的纹理,更是跨越千年的生命密码。在那些密密麻麻的姓名背后,隐藏着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奥秘。家谱,这一看似朴素的家族档案,实则是中华文明最深层的精神根系,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。 中国家谱,不同于西方贵族谱系的炫耀性记录,而是普通百姓皆可参与的文化实践。一本家谱,...
联系我们
中国·山东
地址:济宁市任城区中德广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