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谊会工作续写新篇章
国庆七十辞旧岁,全面小康贺新春。
文化研究传承久,交流联谊血脉亲。
进入庚子年以来,中华巩氏文化交流联谊会工作的全面开展,与全国各地各领域各条战线一样,与疫情作斗争,与时间抢工期,已经陆续复工复产,生活重新回归自然。在滕州市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各级领导非常关心,联谊会已于庚子年正月初九日在滕州的一家文化大院挂牌,正式开展日常工作。
经过几十年的努力,我们陆续发现并聘请了七位族内名贤,通过分工协作,共同整理家族历史资料,梳理各地族系脉络。这些义务工作者,最小的今年七十八岁。
通过多年的沟通交流,我们知道,这些老先生有着一个共同脾气和品格,平时没有过多地参与社会交往,只愿意踏实做学问,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。他们最显著的特点就是,崇尚中华文明,热衷家族事务,熟悉家族文化,自愿服务族亲。
根据这八位达人贤士的属相,老会长亲自起草编辑了一首歌颂赞美诗,特别送给他们这个特别的族亲群体,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,感谢他们的辛勤耕耘!
一牛俯首腾祥云,三羊开泰定乾坤。
二龙盘古议家事,双马助力耀族门。
我们真诚祈愿八位老先生,能够互帮互助,发挥各自优势,各显其能,就像八仙过海,共同为我巩氏家族的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贡献力量!
香火千年 ——民间祭祖文化中的家族传承密码 清明时节的细雨里,福建土楼中林氏族人齐聚祠堂,白发族长带领青壮子弟按古礼祭拜;冬至日的晨光中,山西大院里张家族人将新修家谱恭敬地供上神龛。 这些延续千年的仪式,正是中国民间祭祖文化最鲜活的注脚。祭祖绝非简单的仪式重复,而是一个家族传递血脉记忆、塑造集体人格的姓氏文化基因工程。 祠堂里的时空对话 浙江兰溪诸...
血脉里的江山 ——家谱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根系 翻开一本泛黄的家谱,指尖触碰到的不仅是纸页的纹理,更是跨越千年的生命密码。在那些密密麻麻的姓名背后,隐藏着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奥秘。家谱,这一看似朴素的家族档案,实则是中华文明最深层的精神根系,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。 中国家谱,不同于西方贵族谱系的炫耀性记录,而是普通百姓皆可参与的文化实践。一本家谱,...
联系我们
中国·山东
地址:济宁市任城区中德广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