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四库全书》简介

中国文化璀璨夺目,已为世人所尊崇,同时也得到了历代帝王的喜爱和重视。清朝乾隆年间修撰的《四库全书》,就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。
一、主要内容
《四库全书》共录入书类3503种,计13501部、36000册、79337卷。全书共分为《经部》绿色装订,《史部》红色装订,《子部》白色装订,《集部》蓝色装订,故称“四库全书”。《总纲目》用中央黄色装订。
《论语》、《大学》、《孟子》、《中庸》、《周易》、《周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诗经》、《孝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春秋》、《尔雅》、《史记》、《资治通鉴》、《本草纲目》、《孙子兵法》、《说文解字》、《国语》、《永乐大典》、《战国策》、《茶经》等,全部收录在内。
二、成立俢撰机构
乾隆三十六年,值国泰民安,库足盈富。乾隆降旨修《四库全书》,命内阁大学士于敏中为总裁,六部尚书为副总裁,翰林院编修纪晓岚为主编。时设较辑处在南书房,抄录处设翰林院。抽调举国文人学士参与,整录人员3600人,抄录者3800人。
乾隆四十九年(1784年)成书,历尽艰辛,工程规模之浩大,绝无仅有。在编书过程中,皇帝经常现场一线督导。有的录书人员,因文笔好而常与乾隆相处,被破格提升;而因录书失职者,有360人被革职。
三、成书及毁书规模
在修撰《四库全书》的十余年中,中国的古代书籍包括元、明两朝与满清政权有逆者,一律被消除,共有3000种、13600卷、150000部古书被焚毁。与收录成书的比率相等,成失各半。
四、存书地的确定
考虑到防火安全起见,将成书分藏在带水字的阁名内,分别是:1、北京故宫文渊阁,2、沈阳奉天故宫文溯阁,3、圆明园文源阁,4、承德热河行宫文津阁(以上称北四阁);5、镇江金山寺文宗潨阁,6、杨州大观堂文汇阁,7、杭州西湖孤山文澜阁(以上称南三阁)。
五、存书的现状
《四库全书》杭州本、杨州本、镇江本,皆毁于太平天国战火中焚毁。
园明园本,1860年被英法联军火烧园明园时焚毁,残本存于法国枫丹白露宫。
北京故宫本,被国民党经重庆、上海,运至台北故宫。
沈阳故宫本,遭日寇抢劫到日本,后争夺回国。1966年,中苏关系破裂,林彪令运至甘肃保存,现存兰州图书馆。
唯有承德本是原装、原架、原函。1950年,国务院颁令运回北京图书馆保存。2005年影印再版。


香火千年 ——民间祭祖文化中的家族传承密码 清明时节的细雨里,福建土楼中林氏族人齐聚祠堂,白发族长带领青壮子弟按古礼祭拜;冬至日的晨光中,山西大院里张家族人将新修家谱恭敬地供上神龛。 这些延续千年的仪式,正是中国民间祭祖文化最鲜活的注脚。祭祖绝非简单的仪式重复,而是一个家族传递血脉记忆、塑造集体人格的姓氏文化基因工程。 祠堂里的时空对话 浙江兰溪诸...
血脉里的江山 ——家谱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根系 翻开一本泛黄的家谱,指尖触碰到的不仅是纸页的纹理,更是跨越千年的生命密码。在那些密密麻麻的姓名背后,隐藏着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奥秘。家谱,这一看似朴素的家族档案,实则是中华文明最深层的精神根系,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。 中国家谱,不同于西方贵族谱系的炫耀性记录,而是普通百姓皆可参与的文化实践。一本家谱,...
联系我们
中国·山东
地址:济宁市任城区中德广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