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通史(西汉)
(公元前206-公元8年)
汉高祖刘邦和他的功臣们都参加过秦末的农民战争,很注意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。为了巩固封建统治,恢复社会经济,汉高祖推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。汉高祖以后的几代皇帝,特别是文帝和景帝,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,减轻田租,鼓励农耕,提倡节俭,减轻刑罚。历史上把文帝、景帝时的统治,称为“文景之治”。
汉初至文帝、景帝的六十多年内,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发展,到汉武帝初期,出现了繁荣的景象。农业比前代更加发达,普遍应用牛耕和铁农具,使用耧车播种,一天能播一顷地,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。西汉的手工业进一步发展,冶铁业的规模很大,已经开始用煤来作燃料。纺织业已经使用提花机,这是纺织技术的一大进步。
西汉后期,土地兼并的情形十分严重,贵族、官僚、大地主占有大量良田沃土,广大农民却“无立锥之居”。西汉末年,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,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酝酿中。公元8年,西汉外戚王莽,乘政局动荡,夺取政权,做了皇帝,改国号为新。为了限制土地兼并,缓和阶级矛盾,稳固统治,王莽实行了“改制”。
王莽改制加剧了各种矛盾,终于失败。公元17年、18年,爆发了绿林、赤眉大起义。
公元23年,绿林军攻入长安,推翻了王莽的统治。起义军进攻长安时,汉朝皇室刘秀联合地主武装,吞并农民起义军,扩大了自己的势力。
	公元25年,刘秀自称皇帝,重新建立汉政权。定都洛阳。历史上称为东汉。 
香火千年 ——民间祭祖文化中的家族传承密码 清明时节的细雨里,福建土楼中林氏族人齐聚祠堂,白发族长带领青壮子弟按古礼祭拜;冬至日的晨光中,山西大院里张家族人将新修家谱恭敬地供上神龛。 这些延续千年的仪式,正是中国民间祭祖文化最鲜活的注脚。祭祖绝非简单的仪式重复,而是一个家族传递血脉记忆、塑造集体人格的姓氏文化基因工程。 祠堂里的时空对话 浙江兰溪诸...
血脉里的江山 ——家谱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根系 翻开一本泛黄的家谱,指尖触碰到的不仅是纸页的纹理,更是跨越千年的生命密码。在那些密密麻麻的姓名背后,隐藏着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奥秘。家谱,这一看似朴素的家族档案,实则是中华文明最深层的精神根系,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。 中国家谱,不同于西方贵族谱系的炫耀性记录,而是普通百姓皆可参与的文化实践。一本家谱,...
联系我们
中国·山东
地址:济宁市任城区中德广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