巩善三代丞相
元朝末年,巩善生于泰定元年(1324)。至正十四年(1354)参加朱元璋军,参预机要,裁决如流。明洪武初,监修《元史》,编《祖训录》、《大明集礼》等书,并参与制订典章制度。洪武三年(1370)任左丞相,封韩国公。故于永乐四年。
巩善之子巩树超,生于元至正八年(1346)。他先任河南行省左丞相,续任湖广行省左丞相,后任中书右丞相。巩树超在朝中任职,经常为皇帝出谋划策,深得朝廷信任。
巩树超之子巩珍(1371-1457),既学得其父的文智武工,又秉承其父之正直,忌恶如仇,体恤民生,于是跟随燕王朱棣起兵灭元。朱棣取得大明皇帝后,命巩珍为郑和下西洋总制之幕,即幕僚,由于战功卓著,遂擢升为礼部尚书、左丞相。著有《西洋番国志》书一卷。巩氏父子三代为丞相,遂由河南巩县移居江苏南京,奠定巩氏万世基业。
香火千年 ——民间祭祖文化中的家族传承密码 清明时节的细雨里,福建土楼中林氏族人齐聚祠堂,白发族长带领青壮子弟按古礼祭拜;冬至日的晨光中,山西大院里张家族人将新修家谱恭敬地供上神龛。 这些延续千年的仪式,正是中国民间祭祖文化最鲜活的注脚。祭祖绝非简单的仪式重复,而是一个家族传递血脉记忆、塑造集体人格的姓氏文化基因工程。 祠堂里的时空对话 浙江兰溪诸...
血脉里的江山 ——家谱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根系 翻开一本泛黄的家谱,指尖触碰到的不仅是纸页的纹理,更是跨越千年的生命密码。在那些密密麻麻的姓名背后,隐藏着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奥秘。家谱,这一看似朴素的家族档案,实则是中华文明最深层的精神根系,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。 中国家谱,不同于西方贵族谱系的炫耀性记录,而是普通百姓皆可参与的文化实践。一本家谱,...
联系我们
中国·山东
地址:济宁市任城区中德广场